现代教学论认为,作为认识活动主体的学生,是具有丰富个性的能动主体。教育社会学认为:同辈团体的影响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。“小组合作学习”是把教学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,依据老师精心设计的讨论题,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,在同一小组内与组内同学合作探索、互相帮助、共同解决问题,意在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与群体合作、优势互补功能,培育学生的自主性、探索性与合作能力,促进师生间、学生间多向的信息交流,把大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“小天地”,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锻炼,人人参与,学有所得。在教学实践中,我们构建了“小组合作学习”课堂教学模式,其结构大体是:激疑导入→共定目标→合作探讨→反馈应用→总结延伸。当然,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,也可根据教材的特点作局部调整。小组合作研讨是“小组合作学习”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,效果的好坏,取决于教师。 如何深入有效地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自 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?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开展小组学习:
一、根据学生特点,建立优化互补的学习小组。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、学习能力、个性差异、性别等因素,按照“互补互助,协调发展”的原则,建立了优化互补学习小组。一般以4—6人组成一组,男女生各半或根据情况兼顾搭配,按优、中、后进生为1∶2∶1的比例建立合作学习小组。有时也可根据学习需要组建临时合作学习小组。临时学习小组要根据学生的交流意愿来选择合作伙伴,共同讨论互相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,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。同时,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可减少交流时的心理障碍,使学生全身心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。在组建学习小组时,要抓好小组长的选拔培养工作。低年级学生心中的“榜样”意识和“模仿”意识很强,一个善于交际、善于组织、敢于发表不同意见、不以自己为中心的小组长,会起到较好的带头作用,促进和带动其他组员积极参加到学习中来。
二、创设情境,激发合作学习的欲望。低年级学生的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。他们注意力不持久,对抽象事物不感兴趣,但好奇心强、求知欲旺,遇到感兴趣的事情总要弄个究竟。我们在开展低段小组合作学习时,就要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认知特点,采用多种教学手段,用丰富多彩的儿童化教学语言和教学思维,创设入情入境的学习氛围,使小朋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。此时,让学生带着欲解惑的心情观看图片,尔后参与学习讨论,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。
三、明确分工,强化分工意识。
低年级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容易友好相处,在学习合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:学习能力较强的小朋友个人中心意识很强,他们成了“小霸王”,大权独揽,垄断了操作、学习任务,不让他人插手,或者自己干自己的,不与他人交流,或不知怎样交流,不能较好地协同合作学习;有的小朋友成了旁观者,他们不习惯也不善于主动思考,不知从何想,更不知从何说,久而久之,养成了依赖思想,合作 学习形如虚设,他们是看别人学,而不是自己学。
针对这种情况,在学习过程中,教师要让每一个组的组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是什么,让每个人有事可做、有事能做,使小组每个成员在合作学习中感受到快乐;让他们在学习中理解,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,而且要和小组的同伴荣辱与共。组员间的关系是“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”,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各得其所、共同提高。例如:我在教学小学数学《人民币的认识》时,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:
(1)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,由学生推荐组长,组长安排组员回家收集人民币。
(2)开展小银行换钱活动,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将手中的人民币进行兑换,得出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,将发现说给小组成员听。
(3)小组推荐一个“代言人”到全班作汇报交流。
通过明确职责,使小组内的成员知道了应该做什么,更知道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做得很好。这样,在小组成员面对面的互动交流之中,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,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较好的发展。
四、教师及时介入,关注困难小组。低年级的学生,由于年龄特征、学习能力、个性差异等特点,在分组合作学习时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。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、分组学习时,要不断巡视。有的小组能个人发表意见,但要综合表达小组意见时有困难;有的小组组织不力,搞个人单干;有的发生争论,意见不一。这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问题,启发帮助学生解决。
五、合理评价,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。低年级的学生表现欲很强,同时也强烈希望自己的表现受别人注意,尤其是教师的赞扬与鼓励,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,比如发小红花、奖一张贴纸画。当一个小组汇报很好时,可以发给代言人一朵小红花,发给小组一个五角星,以激励小组成员。每月评比一次,评出优秀代言人和最佳小组,再予以表扬。又可以通过无声的鼓励,比如赞许的眼神、摸摸他们的头,或竖起大拇指等体态语言,向他们表示鼓励和赞许,使孩子们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积极主动学习。总之,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、协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方式,它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生动活泼、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作用。这种学习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,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分析、自我调整等元认知能力。在教学中,只要教师设计好合作讨论的内容和思考的问题,掌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,就一定能发挥它的效能,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培养,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。
随机阅读
- [教育理论] 润物细无声 情感潜入心
- [教育理论] 创新与课堂教学
- [教育理论] 浅谈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
- [教育理论] 新课程下的听评课初探
- [教育理论] 建立师生合作文化 促进师
- [教育理论]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
- [教育理论] 浅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
- [教育理论] 例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
- [教育理论] 立足吟诵,沉稳与灵动并举
- [教育理论] 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
热榜阅读
本周TOP10
- [教育理论]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
- [教育理论]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
- [教育理论]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
- [教育理论]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
- [教育理论] 让幽默伴随课堂
- [教育理论]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
- [教育理论] 追问,一种有效理答行为
- [教育理论]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
- [教育理论]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
- [教育理论]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
- [教育理论]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
- [教育理论]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,激发学
- [教育理论]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
- [教育理论]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
- [教育理论] 运用“五大策略” 成就高
- [教育理论] 教师要做“牧者”不要做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