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,对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德育在素质教育中,既是塑造创新人才的教育,又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教育。在改革创新德育工作中,有目的、有计划、有组织地实行学校、家庭、社会德育一体化,以学校德育为主体,以家庭德育为基础,以社会德育为依托,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,走出德育误区,提高教育实效,这既是落实德育素质教育中的灵魂地位,又是重视德育工作的行为实践。
一、强化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三位一体化德育网络
1、构建校内外一体化德育网络。
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三位一体化德育网络,是实施中小学德育的多渠道、多层次、全方面的德育组织体系。其中学校德育工作系统是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的主体,负责制订学校德育工作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,协调社会、家庭和学校的关系;制订《中学德育大纲》的实施细则,指导德育工作的实施,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。社会德育工作系统是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的依托,作为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由社区教育委员会统筹,社会参与,工委具体落实,形成学校与社会对下一代共管共育之势,实现德育社会化。
2、整体规划一体化德育工作。
首先,整体规划校内外德育工作。根据中央和地方有关德育工作的要求,结合学校实际,既要制定德育工作整体实施规划和德育活动方案,又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岗位责任制和义务责任制、德育工作常规、学生礼仪常规、班主任工作制度,以及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一体化的德育网络联席会议制度等项德育规章制度。这样,就把学校日常德育工作纳入到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工作的轨道,有法可依,有章可循。其次,严格执法抓落实。为了充分发挥德育规章制度的管理作用,应当重点抓执行方面的措施。一是运用综合管理的方法抓落实,反复宣传教育,严格检查督促,重视常规指导,坚持德育工作“年计划、月部署、周安排、日检查”,切实落实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;二是三位一体的德育相互配合,反复训练,形成习惯,从而使各途径的德育工作过程形成制度化。
二、走出学校德育误区,增强学校德育实效
1、走出学校德育误区。
首先,在德育工作的反思中,我们看到导致学校德育工作低效的误区:一是德育指导思想上和评价上重智轻德、重分轻能;二是德育目标和内容上的盲目性和片面性;三是德育途径和方法上片面强调他律而忽视了自律。
2、增强学校德育实效。
增强学校德育实效,必须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,重视基础,强化实践。
一是整体构建学校德育创新模式和德育基本原则;二是在德育操作过程中,从学生实际出发,对德育内容的政治教育、思想教育、道德教育、法纪教育、心理教育五个方面进一步明确要求,从德育目标、内容、途径、方法、管理、评价六大系统进行整体构建德育体系,为学生打好做人做事的基础。
三、走出家庭德育误区,提高家庭育人水平
1、走出家庭误区。
一是家庭教养不当,有的过分保护,有的过分干涉,也有的严厉惩罚;二是只顾关注孩子的智力和身体,忽视了品德和心理;三是缺乏民主平等式的家教,有些孩子在家庭中几乎没有发言权、参与权和选择权,许多孩子自身的事情也要由家长说了算。
2、提高家庭育人水平。
提高家庭教育人水平,关键在于提高家长的素质,协调家育与学校德育的关系,使二者趋向一致,和谐统一。
学校应开办家长学校,遵循为社会服务、为家庭服务的办学宗旨,开展家庭教育指导,向家长宣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,介绍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培养目标,解释深化教育如何与学校教育配合,从而有意识地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合力,发挥出富有成效的综合教育作用。
四、走出社会德育误区,实现德育现代化
1、走出社会德育误区。
由于较长时间学校自成体系、封闭办学、垂直管理的教育体制,造成了其他部门、社会上其他人教育观念的淡化,他们片面地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,就是教师的事,不但使得教育与社会严重脱离,而且使得家庭教育、学校教育、社会教育相互脱节。又由于单一的、孤立的办学形式和在教育内部把普教、职教、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相互隔绝,使得教育脱离经济、社会发展,发展经济忽视教育,学校教育设施和社会教育资源的教育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。而家庭教育和社会现实中市侩庸俗、没落腐朽等消极因素的影响,又与学校德育相悖,“课堂思想教育一个钟头,不如家里父母一根指头,也不如公共场所和影视中的一个镜头”。
2、实现德育现代化。
德育社会化是教育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社区教育的德育功能的体现。实现德育社会化,一是把学校德育纳入社区教育的大系统,建立全社会参与监督管理德育的机制,形成共管共育之势;二是优化社会环境,发动社会支持,参与学校教育;三是搞好青少年校外教育,对社区内教育资源进行统筹安排,达到资源共享,充分发挥它们的教育作用,与学校密切配合,共建、共管、共育;四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,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,从而推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;五是以社区家长为主要形式,更新全体社会成员的观念,支持认同素质教育。
总之,在构建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一体化德育创新格局的实践中,要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德育发展的生长点,为培养我国创新人才争创佳绩。
随机阅读
- [教育理论] 创新与课堂教学
- [教育理论] 润物细无声 情感潜入心
- [教育理论] 浅谈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
- [教育理论]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
- [教育理论] 建立师生合作文化 促进师
- [教育理论] 立足吟诵,沉稳与灵动并举
- [教育理论] 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
- [教育理论] 新课程下的听评课初探
- [教育理论] 浅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
- [教育理论] 例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
热榜阅读
本周TOP10
- [教育理论]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
- [教育理论]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
- [教育理论]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
- [教育理论]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
- [教育理论] 让幽默伴随课堂
- [教育理论]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
- [教育理论] 追问,一种有效理答行为
- [教育理论]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
- [教育理论]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
- [教育理论]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
- [教育理论]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
- [教育理论]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,激发学
- [教育理论]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
- [教育理论]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
- [教育理论] 运用“五大策略” 成就高
- [教育理论] 教师要做“牧者”不要做“